2013年9月21日 星期六

張鴻明與振聲社

張鴻明與振聲社



[水仙宮外水通潮,潮去潮來暮又朝]
入了夜海安路旁的水仙宮菜市場一掃上午人聲鼎沸的狀態,變得寂靜幽暗,伴隨著慘白的燈光,偶爾有隻貓跑過,或從暗溝中突然跑出來的老鼠,就夠令人心驚膽跳。眼前這個攤位,白天是一個豬肉攤,此刻正散發出令人想要窒息的腥臭味。這個是我們辨認老師住處入口的方式。肉攤後邊一個靠右的昏暗樓梯入口,打開樓梯木門,往上走去,這裡是人間國寶張鴻明老師在台灣居住超過二十年的住處。市場的中心有一間看起來有點暗舊的古老廟宇,兩百多年前,由三郊所成立的府城第一個南管館閣「振聲社」,就成立在這裡。以水仙宮為中心,圍繞著永樂市場的五條港,有著府城最道地的南管歷史。

[祀典武廟六合堂前弦音斷續]
除了一開始立社於水仙宮,振聲社曾經歷多次遷館。而振聲社與張老師的緣份,則是起於祀典武廟時期。老師曾多次提到,他在軍中服役時,便已經常出入振聲社、同聲社、南聲社這些館閣和樂。退役後,為了方便玩南管,老師捨棄了軍方提供的眷舍,選擇窩居在振聲社六合堂內的小廂房數年。此時的振聲社,大多是老輩們閒和的地方。張老師在這邊與老樂人們和樂琢磨,實際地鍛鍊了自己的南管實力。1983年,祀典武廟被列為國家一級古蹟,開始長達十多年封廟整修的歷史。之後,張老師與振聲社也先後搬離了武廟。老師尋覓到了水仙宮菜市場樓上的一間小起居室長住,而振聲社也就此暫停了閒和活動。直到1997年間,聘請張鴻明與蔡小月,每周六,日下午於武廟駐館教學,才恢復部份活動。當時許多嘉義、台南、高雄弦友也常來此和樂。後因經費無以為繼,至1998年又停止活動。而此時振聲社員,也僅餘一人。



[吳園傳習緣造振聲社新血脈]
原本以為張老師與「振聲社」的緣份就此結束。但緣份就是這麼巧妙,台南市文化基金會在1994年成立了南管培訓班,為培育傳習種子,之後又組成【赤崁清音南樂社】;分別聘請張鴻明、蔡小月、蘇榮發、蔡青源前來教學。直至2000年底,基金會停止了維持六年的傳習,也收回了吳園的練習場地。當時老師惋惜這一批他口中認為已頗知音的南管學生,也試想為之尋找繼續學習的落腳處。緣份最終落在「振聲社」,【赤崁清音南樂社】大部份社員加入了振聲社,讓原本已將式微的振聲社,頓時注入新血,重新開啟了振聲社的新篇章。剛復社的振聲社,無法長期聘請任何的南管老師,老師疼惜這一批學生,復社的前幾年,還是持續來館義務教學,以便延續在吳園時的學習。爾後,振聲社也持續聘任張老師,直到他起心動念要回故鄉定居時。這一年,是2006 年底。

[傳承有成展新頁 遺寶在人間]
2006年底,老師卸下了南聲社的教席,搬離住了二十多年的永樂市場,將大部份物品寄回了廈門故鄉,並移到灣裡和聲社樓上暫住。這一年,我們幫老師辦了一場以他為南管音樂會,做為老師與振聲社的傳承紀念。演出當晚,許多老師教過的老學生也都前來捧場,場面熱烈感人。同年,為了保存老師的部份技藝,施炳華教授與成大中文系王三慶教授合作,集多人的力量,完成了[南管曲詞校釋念讀],並在網路上無私分享。它為南管後進學習者,提供了寶貴的學習資料,讓大家可以輕易取得人間國寶的唸讀教學。老師如今已然遠去,這些資料更顯珍貴。

[三代傳承有後繼 實至名歸一國寶]
20106月,老師被指定公告為「重要傳統藝術-南管音樂」保存者。除了該公告舉列老師種種足為重要保存者的過往事蹟,對於一位保存者,最為在意的事,應是自己是否已做到三代傳承。老師曾對我們說過,他所要傳承的是老師,不是一般的學生,將來他這些學生將會成為老師,代代傳承下去。

振聲社目前的成員,大多啟蒙於張鴻明,其中的蔡芬得社長,在2009年接下振聲社指導老師的位置,除了幫助振聲社連續多年獲選台南市音樂類傑出演藝團隊、獲提名台新藝術獎等種種肯定,也陸續於茄萣振樂社、台東閩南音樂聚英社、玉皇玉聖宮御音聖樂社、大社廣益南樂社教習南管。張鴻明老師透過在振聲社近二十年的教學傳習,生前即已建立起的傳承成果,確實堪稱[三代傳承有後繼,實至名歸一國寶]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